全球快播:到底怎么判断“通缩”
2023-06-17 19:58:42
|
来源:哔哩哔哩
(资料图)
宏观层面度量一般物价水平的指标有三个,即:CPI、PPI和GDP平减指数。判断经济是否发生通货紧缩通常采用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,核心CPI负增长肯定就是通缩,但核心CPI正增长也未必不是。各国编撰CPI的方法都滞后于经济环境的变化,甚至是常年不变(例如中国)。由于滞后的CPI不能反映消费偏好的变化、技术进步以及新产品的出现,因此,许多研究都发现,CPI高估了实际的物价上涨幅度。例如,早在1996年,Boskin等人就向美国参议院提交了一份影响很大的报告,指出美国的CPI将每年的物价上涨幅度高估了1到2个百分点。基于这种原因,一般认为,核心CPI的涨幅低于1%就可以认定经济发生了通货紧缩。
目前国内有些券商的报告以为,通货紧缩除了物价水平下跌之外,还应该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。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。这种观点之所以产生,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文字面上去理解:在英文中,inflation(通货膨胀)和deflation(通货紧缩)都没有“通货”二字,翻译成中文后似乎inflation就一定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牵扯到一起,而deflation就自然对应着货币供应量下降。
随着人口陆续达峰,中国也呈现出日本病的迹象。从物价水平看,核心CPI自2022年4月份以来就低于1%。按照标准的定义,这就是通货紧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