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舒翰:曾多次大败吐蕃的唐朝名将,最后却投降叛军!
《长安三万里》通过高适的视角,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展示了唐朝的历史风貌。电影中涉及的诗歌作品和历史事件,都将观众带回了那个辉煌的时代。其中,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人的生活与创作,无疑成为电影最吸引人的部分。他们的诗歌、他们的故事、他们的情感,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。
不过,电影毕竟和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,甚至南辕北辙。在《长安三万里》中,哥舒翰面对叛军时宁死不降,令人动容。不过,在历史上,哥舒翰却没能守住这样的气节。当然,作为唐朝名将,哥舒翰多次击败吐蕃的功劳也是不能抹杀的。
一
(资料图片)
具体来说,哥舒翰(?—757年),复姓哥舒,安西龟兹人。哥舒翰家财产丰盈,他倜傥侠义,爱好承诺,纵意饮酒。四十岁时,父亲去世,他在京师客居三年,被长安尉轻视怠慢,哥舒翰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,到河西从军,开始在节度使王倕手下做事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哥舒翰能够重用五十岁的高适,应该因为他自己也是大器晚成。
天宝元年(742年),王倕攻取了新城(今青海门源),交给哥舒翰治理,哥舒翰经营有方,三军无不为之震慑。虽然是四十多岁才从军,不过,哥舒翰却是一位天生的将军,这促使其在后来屡立战功。
天宝五载(746年),吐蕃入侵边境,哥舒翰在苦拔海抵御,对方三支步兵从高处蜂拥而下,哥舒翰手持半段枪攻击其前锋,所向披靡,敌方三支步兵全败,由此而出名。天宝七载(748年),哥舒翰在青海湖边建造神威军城,结果吐蕃攻占了此城。随后,哥舒翰又在青海湖中的龙驹岛上建造应龙城,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。
二
天宝十一载(752年),唐玄宗李隆基加封哥舒翰开府仪同三司。天宝十二载(753年),哥舒翰晋升为凉国公,给实封三百户,加封河西节度使。 [23]同年七月,他攻下了吐蕃洪济、大莫门等城,占领了黄河九曲,在这地区设置了洮阳郡,成立了神策、宛秀两个军。值得注意的是,哥舒翰一手设立的神策军,后来成为唐朝的禁军,在唐朝中后期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天宝十四载(755年)二月, 因喜爱饮酒,纵情声色不加节制。哥舒翰在行至土门军洗澡时突然中风,昏迷很久才苏醒过来,身体不能行动。于是,哥舒翰离开前线,回到都城长安养病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哥舒翰不会再次登上战场。但是,安史之乱的爆发,直接改变了哥舒翰的命运,
天宝十四载(755年)十一月,范阳、平卢、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谋反,鉴于封常清、高仙芝战败。唐玄宗就召见哥舒翰,任命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。天宝十五载(756年),哥舒翰升任尚书左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安禄山派儿子安庆绪进攻潼关,哥舒翰把他打跑了。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,哥舒翰一开始还是能轻松应对安史叛军的。
三
不过,唐玄宗却听信谗言,下诏命哥舒翰进兵讨伐叛军,这种放弃潼关等地利的做法,无疑是十分错误的。一开始,哥舒翰是拒绝主动出击的。但唐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话,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,一个使者接着一个。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,就率军出城了。
开战后,唐军中了叛军的埋伏,很快就陷入了被动。叛军用柴草塞住道路,顺风放火烧车,烈焰冲天,黑烟满天,唐军士兵不能互相辨别,自相砍杀,死伤累累。战败后,哥舒翰率几百名骑兵渡过黄河回到军营,清点人数,二十万大军仅剩下八千人。回到潼津后,哥舒翰招集失散士兵再来守卫潼关。
结果,哥舒翰被部下抓了起来,一起向叛军投降。在安禄山的劝说下,哥舒翰写信招降众将,众将都谴责他不肯守节而死。安禄山知道招降不能成功,就把他关押了起来。因此,在正史上,哥舒翰可谓是晚节不保。
此外,至德二载(757年),唐军收复了洛阳,安庆绪带着哥舒翰渡过黄河,到战败后,便将没有利用价值的哥舒翰杀害。考虑到哥舒翰之前的战功,朝廷后来追赠他太尉,谥号为武愍。